(旧文了,以前发过,不过好歹也是原创。)
昨天看《新少林寺》,儿子指着屏幕问我那是什么。这个说来话就长了,妈妈需要组织一下语言。
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分裂的一段日子,北魏不是汉族政权,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皇族都很信佛。当然,所谓信佛也只是相对的,著名的改革家孝文帝拓跋宏(中学历史课本曾经大书特书这个人物,却没提他建少林寺的事,百密一疏啊百密一疏)的父皇在孝文帝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年轻的妈妈给宰了,为了避免壮年主母掌权、重演吕雉的悲剧。虽然残酷,可读读史书,年轻的太后以妇人之手治理天下,确实上演过很多祸害百姓的惨剧,古时候的女人不受教育,见识有限。这种悲剧单是在北魏朝内就重演过,河阴之变的起始就是源于胡太后的倒行逆施,诛杀皇帝——那可是她的亲生儿子。Btw,她也非常非常信佛,不让老百姓活,搜刮钱财用来建庙,最后联合奸夫(还是俩)把亲生独生的儿子给宰了(而且这个儿子连孙子都没有,也就是说,她再也没有一个直系亲属继承人,不是一般的NC啊),其光辉事迹,即使在黑暗阴森的中国后宫史上也独树一帜。
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,孝文帝建了少林寺,也是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,发生了《烟花易冷》的故事——那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?少林寺起初只是少室山下丛林当中的小小寺庙一座,因地理位置名少林。后来,因为达摩、李世民、金庸等等名人的介入,其声名发生了本质变化。相传达摩祖师一苇渡江,把禅宗带到了中原。但是,我很不厚道地认为,他再瘦、瑜伽再牛,也很难真的一苇渡江,多半就是芦苇扎成的筏子吧。虽然一苇渡江受到质疑,但慧可立雪断臂应该是真的。他向达摩求法不得,在亭前立雪一夜,断臂明志,现今少林寺还有立雪亭,相传少林僧人单掌施礼就是由此而来,以纪念这位从印度人达摩手中接下禅宗的中土能人。也正是因此,门前立雪这么经典的言情桥段咱从来不敢乱编,害怕冲撞亵渎,赵朴初写过一句诗——“愿于空后能成住,不负当年立雪人”,说的就是慧可。
慧可之后,佛教、禅宗几度起伏,帝王们一会儿信一会儿杀,导致和尚们也没好日子过。从始祖达摩和二祖慧可之后,禅宗祖师实际上已经不在少林寺内了,但少林作为禅宗的祖庭在佛教界的地位还是一样稳固的。禅宗共传了六代,六祖惠能是必须一提的人物。他是个烧火扫地干杂活的和尚,地位很低,连字都不会写,但是靠着那一句偈语“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”接了五祖的衣钵,此后一直受到本来指望接衣钵的师兄神秀的追杀(信佛的胡太后杀了儿子,出家的神秀追杀师弟,果然是坏人什么地方都有)。六祖因为不会写字,思想只能通过别人在他谈话时记录,就这样记成了佛教史上著名的《坛经》,这也是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“经”的佛书(其他的“经”全都是印度来的)。金庸写过很多深藏不露的烧火和尚、扫地僧,想来都是由六祖启发而得。
说完了佛学,说说武学。少林寺是座寺庙,里面一堆青壮年男子,当然老年幼年也都有,但是您也知道,老和尚小和尚全都更牛啊 :)。这堆青壮年男子是天然的战斗力,只不过在某些佛教分支中,比如律宗,讲究艰苦修行,动不动就过午不食啥的,于是这些战斗力被磨损得很厉害。而禅宗不同,禅宗讲究在生活中修行,讲究顿悟——正吃饭呢,吃着吃着,顿悟了;正挑水呢,挑着挑着,想明白了;正xx呢,x着x着,想明白了——for xx in {吃喝拉撒} do {action =$xx; $action; if 顿悟 then break;} done ——咱的shell程序写得漂亮吧?当然,顿悟派也有折磨人的时候,比如时不时老师会突然照你脑门儿来一棒,帮助你顿悟——这就是成语“当头棒喝”的来历。Rationale是,等到你被打傻了,自然也就悟了 :)(我开玩笑,佛教人士不要跟我计较),现在大家明白,为什么少林和尚都使棍了吧?
然后,少林寺这一帮养得身强力壮的天然战斗力被李世民忽悠得参了战,每人一根烧火棍,碰到敌人就当头一棒:你顿悟了没?!没悟?没悟继续顿!呵呵,这是瞎掰,具体怎么打的咱不知道,大家愿意相信传奇就信吧,反正大概意思就是他们帮了李世民,小李当了皇帝,寺庙的政治投机成功,少林寺也就变得繁荣昌盛了。武功这回事到底有多牛,我也不知道,我其实出生在武术之乡,家家的孩子都习武,小时候的玩伴现在有一个拿了全国武术冠军,时不时出国表演啥的,我不认为她能飞檐走壁、隔空取物,只是打架时多些胜算罢了——这还得是有章法的打架,想当年俺们一起玩泥巴时,俺把她打得哇哇大哭,也是有的。金庸最喜欢YY的《易筋经》,因为是梵文,更显高深,据说也只是些保健运动,少林寺也早就把全文公开了。
少林寺的光辉形象,于我来说更多是它的禅宗佛学,而非武术。传说李世民允许少林和尚吃肉喝酒,对此我不敢苟同,出家人就是出家人,如果想做武官,尽管去做,但既然进了少林——这个达摩传法之处、禅宗始发之地,就该遵循寺庙的规矩。中土那么多佛教分支,禅宗最为旺盛,六祖一部《坛经》,使人高山仰止,二祖立雪断臂的故事,由千年前传到现在,也必会永远流传下去。
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
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
关于更新
我可能很长时间不会更新了,或者更得极度缓慢和没有规律。
最近接了几件比较繁重的工作,而且这边的阅读量相对来说比较少。当初建这个博客是为了写文的时候有个地方存放,也方便跟朋友们分享,并不想因为维护而给自己造成任何压力。感谢大家的支持,还有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们 ^_^,每到这个时候,我就觉得写文是件很幸福的工作。
也许某天在街角的书店,能够重遇,却并不自知——我当然不会用这个名字嘛,哈哈~
最近接了几件比较繁重的工作,而且这边的阅读量相对来说比较少。当初建这个博客是为了写文的时候有个地方存放,也方便跟朋友们分享,并不想因为维护而给自己造成任何压力。感谢大家的支持,还有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们 ^_^,每到这个时候,我就觉得写文是件很幸福的工作。
也许某天在街角的书店,能够重遇,却并不自知——我当然不会用这个名字嘛,哈哈~
冷笑话0715(转载)
1.
大家都知道夏明翰的绝笔: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,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。”
但实际上夏明翰就义前口颂的是: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。当年编历史课本的编辑本来是如实纪录的,结果被上面找去问:这绝命诗不是汪精卫的诗么?
编辑说:是呀,夏去世那年汪还没有叛变嘛。
对方一拍桌子:夏明翰不知道汪叛变你还不知道吗?
——摘抄整理自“一起笑忘书”的微博
2.
一次在饭店吃饭,大厅里可以点歌。我正吃着,听见音响那里传来了主持人那甜美的声音:“下面是张先生为大家点的歌曲,这位先生祝愿大家财源滚滚!”主持人停顿了5秒钟,接着说:“歌曲的名字是——
《可惜不是你》。”
——转载自“冷笑话精选”微博
大家都知道夏明翰的绝笔: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,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。”
但实际上夏明翰就义前口颂的是: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。当年编历史课本的编辑本来是如实纪录的,结果被上面找去问:这绝命诗不是汪精卫的诗么?
编辑说:是呀,夏去世那年汪还没有叛变嘛。
对方一拍桌子:夏明翰不知道汪叛变你还不知道吗?
——摘抄整理自“一起笑忘书”的微博
2.
一次在饭店吃饭,大厅里可以点歌。我正吃着,听见音响那里传来了主持人那甜美的声音:“下面是张先生为大家点的歌曲,这位先生祝愿大家财源滚滚!”主持人停顿了5秒钟,接着说:“歌曲的名字是——
《可惜不是你》。”
——转载自“冷笑话精选”微博
沧海一声笑(视频链接)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jM1NjE1MTQ0.html
女声非原唱版本,很好听。
金庸笔下的男性角色,我最喜欢夏雪宜,并且只此一个,无人可争宠
女性角色,我喜欢程灵素、赵敏、岳灵珊,这三个人里面,程、赵都是性格魅力,而且人家本身都很牛,岳灵珊么。。。嗯嗯,啥也提不起,但我就是很喜欢。后来想想,这种喜欢才是真喜欢吧,没什么原因、她一点也不好,但还是喜欢;她若是样样都好,那不叫喜欢,那只是理性反应。
女声非原唱版本,很好听。
金庸笔下的男性角色,我最喜欢夏雪宜,并且只此一个,无人可争宠
女性角色,我喜欢程灵素、赵敏、岳灵珊,这三个人里面,程、赵都是性格魅力,而且人家本身都很牛,岳灵珊么。。。嗯嗯,啥也提不起,但我就是很喜欢。后来想想,这种喜欢才是真喜欢吧,没什么原因、她一点也不好,但还是喜欢;她若是样样都好,那不叫喜欢,那只是理性反应。
老照片之黄霑趣闻(转载)
#作家们都是扎堆的#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侄,他一生只谈了一次恋爱,结了一次婚。多年后他在香港置了一栋房子,香江才子黄霑经常去他那里作客。黄霑比较风流,也闹过几次失恋。有次失恋后黄永玉就画了一幅画给他,题字说:失恋是一件有诗意的事。黄霑就骂:你才谈了一次恋爱,根本不懂失恋。
黄霑有本《不文集》专讲黄笑话,其中有一个伦敦黄笑话。 说英国男人凡扎了输精管的,都流行结上绣有英文字母V的领带。这个V字,等于是输精管手术 Vasectomy的缩写。结上这种领带,等于是向异性朋友表白:"跟我干那事,不会有孩子"! 不过,照不文霑书中推测,结V字领带的男士,十有其九,是没有V过的!
——转自“一起笑忘书”的微博
订阅:
博文 (Atom)